[心得&分享]四季風景-取景構圖技術講座
本次介紹的書籍是”四季風景-取景構圖技術講座”,作者是攝影師山口高志(跟打職棒的那一位是不同的人),偶爾會在風景寫真雜誌刊登作品,但是刊登的機率沒有竹內敏信這麼高。本書的內容就如同書名一樣以四季為主題去探討如何拍攝,在最前面的部分先提及可以增加表現手法的攝影基礎和訣竅,之後就進入了有關於四季可以拍攝的主題進行說明與討論,雖然與竹內敏信著作的”拍出優美風景照的51個訣竅-風景攝影的創作”同樣都是主題式分類後再去探討適合該主題攝影題材的書籍,但兩者在內容的編排上有所不同,”拍出優美風景照的51個訣竅-風景攝影的創作”使用了大量文字說明,在文字中有提到適合該季節的拍攝主題,但是並不是每種主題都有相對應的照片出現供讀者可以參考學習,而本書在文字說明的部分相對較少,而是使用一個章節有一張屬於該題材的照片,然後再從該張照片截取不同的構圖或是角度分成另外的二到五張照片,並在這些照片底下進行說明,針對不同的構圖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表現手法進行解說,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同時也是優點,這樣子的解說方式在麥可‧弗里曼(Michael Freeman)的書中以及風景寫真雜誌中解說作品的單元也有類似的做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i43cFg23orVnwsaMzyRtiVUfpjlm5RNanHpH0dLSBR4Lo4KvcEDpicxFAtcCi0irbzdGASXHa2pvB4QktEp_fKkh04qblqn1uPue4WZDF_T2xEVOkTUNf-enin7cRU7vazzwoCxSNHF-p/s640/%25E6%259C%25AA%25E5%2591%25BD%25E5%2590%258D+-1.jpg) |
在書中每一個主題都會有一張中心包含整個場景的照片,然後再從該照片去截取出另外二至四張不同構圖或是角度的照片進行解說。攝於:新北市九份。
|
在溫暖的春天列出的拍攝主題有梅林、筆頭草、油菜花田、櫻花和海岸風光、枝垂櫻、木蘭、山慈菇、斷崖上的新綠、新綠和山毛櫸、嫩芽、小瀑布和盎然綠意、溪流和樹林、峽谷、雲海、夕陽西下這十五個主題,主題中提到的部分植物似乎是台灣所沒有的物種,因此想拍攝也無法;而其他的主題中最讓我覺得有趣想拍攝的是櫻花和海岸風光以及峽谷,前者在台灣幾乎是無法看見的景像,台灣的櫻花幾乎都種在山上,我很少在可以清楚看到海岸的地方也見到櫻花,這樣子的經驗少之又少,就算有看見也只是小株的櫻花樹,我無法將兩者進行一個很好的搭配去呈現,而後者也台灣少見的場景,台灣雖有峽谷,但是要像書中那樣子綠意盎然的峽谷則是很稀少,就是因為這樣子的場景稀少才會讓人更有拍攝的興趣。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NTudd-9I61_KhEUx4poyFR0h_TAaEuci2-M2uzgjBAClcn2NGpP19bFIJ2uPfcoFHetEGoMYvk2VTWT2-xEzHfBiySxscCRVzo_eA6HzLRctuSOavtl1Wrau-9-MpUMhmXaMfBj2IXAu-/s640/DSC_0814.JPG) |
兩旁峭壁上的新綠呈現春天的氣息並藉由勾勒蜿蜒河岸曲線來呈現出動感。攝於:花蓮太魯閣。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n17H-lXJ76A8KIBuGes2P6v2CAud_PJIFJ1qgAQwZ6Eqk85ZI8IVzP_Q3AY0c7g3zz8gyAtWefp2yIq9PsZ45PxXR9NqQ1Wy8vMo6dsjJKd80-N6-TIsYTFPRsAIs_W-Js8T2g7ELTezB/s640/DSC_1295.jpg) |
利用嫩芽填滿整個畫面並以逆光方式增加葉片的通透感加強春天的感覺。攝於:台中逢甲大學。
|
炙熱夏季列出的主題則有瀑布、山杜鵑花、花海、綿延的山巒、雪谷和花海、火口湖、高山湖、清流、水岸野花、深邃湛藍的大海這十個主題,由於是針對日本的地理環境所寫的書,所以有部分主題在台灣也較難拍攝,例如:雪谷、火口湖、高山湖等主題,但是我們仍可以在綿延的山脈、瀑布、花海、清流或是大海這幾個我們容易接觸到的主題上做發揮,利用台灣有山有水有海的地理特色去拍攝台灣的風景,特別是將我們從四面八方圍住的大海更是個好發揮又充滿各種變化的主題。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ucNGa5fuFbCzV-6KOpy7XsEl4K4rpYy0Qe92ehRSfE9fiwSHDsl1JCbrLNsRZHIPTbPzEBwKEjKUeIapRffF0TjKY81kp9gDYXM8A6hTihLV2f46ivG07Na40wOny2rCVwAOfRC4S7C7f/s640/DSC_1577.jpg) |
將拍攝的重點放在勾勒出綿延山巒的造型美以及色接便化層次分明的美感。攝於:清境農場往武嶺的路上。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dMO_J-BgWzn-k_2rjyMQ8WlLt-VzQT4CPmRJmZDM17oC7TdmNbbb7L0QhwykwrHj65qCf5llwwZbUmTp4lrZ923nUmaP8m5L5YmZVuqADM7IJDRubPCjGjwT7cmElv_R7k8hALn4DHbfj/s640/DSC_0048.JPG) |
透過望遠鏡頭截取花海中的一部份,藉著畫面的壓縮感表現出群花盛開的畫面。攝於:苗栗銅鑼。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yooeA9BHE5GZPJ6IJn0-FidQkTmfO-MrtcaxdcH2z3U-4VyvmIKXWdfhbneREeQVLrGaCrOm-mzj6hVrtaOVmbuYgsI5U2ZDT0wFRaZ2rZpjueIkOi065qXwYzZHJaAi_NaieR7M0cC47/s640/_DSC4723.jpg) |
清澈的河流、翠綠的樹林加上蔚藍的天空帶出夏天的酷熱感。攝於:苗栗南庄。
|
冷熱交替的秋季的拍攝主題則有石蒜、有月亮的風景、曬稻架、紅葉草、紅葉和冰斗地形、瀑布和紅葉、落葉和溪流、海岸、樹木和夕照、湖畔和夕照、山霧、芒草、柿子樹和民宅、夕陽西下這十四個主題。在這分類之中沒有楓葉的存在而是以紅葉代替了所有會隨著季節變色的植物,並搭配上其他景物來進行拍攝,例如瀑布和溪流等交錯出不同的感覺。而夕陽西下這個主題讓我想到之前有看到一個說法,在緯度比較高的地區,秋天的夕陽落下後出現紫色天空的機率更高,而緯度較低的地區則是在天氣將會出現劇烈變動的狀況下(例如:颱風快來了)才有可能出現紫色的天空,至於這說法的來源目前已不可考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y6CQ0dZ0u-GSUG9_9D179DTeR0rSk1VossaH5oWcgL8VVEDoP0uaTbFiK9nXWzpVCB6mC3yheHZ_vZPMlw6x8oKIyqJ37Qd7aBKcSEL478_WBvKX_GHe2l6loKM1knxEQijoUCzLAakLa/s640/DSC_5829.JPG) |
單獨拍攝一枝芒草以其特殊的造型架構出簡約樸實的構圖畫面,在加上背景的夕陽光帶出秋天蕭瑟的感覺。攝於:苗栗後龍。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wJMrU0nSfhmkEzdjMDhWAovDtjUKCsgjyXeyp2molwxRHRAbSpMXlRqpyEA0gpFbyJGyVjVbHoj3Cg6OufBtMGiEIn4E6jGk_Bwiu57kWGUKR5Aizm9iOWoU5a6jOYYjM22F7MIywS4YJ/s640/_DSC7444.jpg) |
山中的夕陽帶著與海邊的夕陽完全不同的感受,沒有海的遼闊感以及波光粼,取而代之的是山脈雄偉的剪影以及山中的寧靜。攝於:獅潭仙山。 |
而寒冷的冬天所列出主題幾乎都跟冰雪有關,總共列出了寒冬枯木、旭日東昇、水仙花、寒冬富士、雪原和樹林、碎冰和湖泊、冰柱這七個主題。我們只好在水仙花跟寒冬枯木多發揮了,至於冬天的旭日東昇,要像書中那樣子將整個太陽清楚的呈現會有天氣上的限制,因為台灣冬天的早晨大部份都是水氣充沛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霧氣多,所以要拍出朦朧的日出比清楚的蛋黃日出容易多了。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oP-q7ydtt0h-cShiYy68JhL-wqeKwc75CQyl0_fwkoodFQlNyBKqOvp0VEWc927kwtsGMSV9JffUa2HVIYnquubOhjEJVmpxwyh-yIqvfiRLniCn08pqaopcxIgQjdX7KJukRX1-LpFlb/s640/DSC_2225.jpg) |
枯木雖然相較於枝葉茂密的樹而言相對單調,但是認真的觀察還是可以找到有趣的枯木。左邊那跟樹枝是全黑的,不是沒有被陽光照到,與右邊的樹枝成了極端的對比。攝於:台中大坑。 |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mwAMJjUK-Oc8PsFLpZtPKHcw-tHhG6cUoNQAFOVsmTHTlosAPzS3cUzLFlPFTtoai7H_Zk-PWPcrbUiAQ_6NOenYiBFpBvyLM8cPk_OvapbEaqWZlMNx3dE2440VEGqPuwcjMT2RQJj4D/s640/_DSC2110.jpg) |
在台灣,冬天的早晨大多充滿了霧氣,因此容易拍出朦朧的夕陽。攝於:苗栗後龍。
|
當初會買這本書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它的採用主題式的分類方式,另外一個就是從一張照片截取不同的構圖或是角度分成另外的二到五張照片去進行解說的形式,前面有提到我認為這種方式是特點也是優點,特點是因為在當時的攝影書籍中比較少有書採用這個做法,因此說它是特點,而優點則是可以明確地讓讀者知道同個畫面不同的取景方式會帶來怎樣子效果,讓人在拍攝照片或是欣賞他人作品的時候可以在腦中進行類似的想像,想像或個構圖與角度之後可以帶來怎樣子的效果。對於想要看進階風景攝影書籍的人,但是又不喜歡看太多文字或是無法將文字描述是當地轉換成影像的人我會推薦看這本書,因為書中的影像效果可以很直接的呈現給讀者,如果喜歡看文字敘述較多的人,則會推薦看竹內敏信著作的”拍出優美風景照的51個訣竅-風景攝影的創作”,當然最好的狀況是兩本書都閱讀,各從這兩本書當中學習不同的手法增進自己的技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