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心得&分享]大地廣角-國家地理自然人文影像之最

圖片
[心得&分享]大地廣角-國家地理自然人文影像之最     這本攝影集的名字 ” 大地廣角 ” 乍聽之下感覺應該是以風景為主題,但是它的內容其實是一本全方位主題的攝影集,包含著人文、風景、生態等主題,而這些主題都是架構在地理的分區之上去呈現;本書的作者將我們所在的這個水藍色星球分成了 12 個區域,分別為 東亞與東南亞、大洋洲、中亞與南亞、中東、中歐與東歐、北歐、西歐與南歐、北非、薩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北美、中美與南美 以及 極區 ,從區分的項目中可以大致上推測作者分區域的方式應該是照著文化的相似度以及該地區的地理特性,前者可以從亞洲跟歐洲的分類看出,後者則可以從非洲及極地的區分感受到。       此書與其他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集一樣在每個章節前面都會有一段作者的對於該章敘述與想法,可以從文字的內容感受到作者是以一種西方世界的觀點來看其他國家的文化,特別是在中亞與南亞、中東等地區的描述與觀點,我相信如果這本書由日本人或是台灣人來寫的,對於這三個地區會有很不同的描述。另外也可以感覺得出來這本書除了以西方的觀點看世界外,同時也是以西方世界的讀者為中心去寫得書籍。文字的介紹之後緊接著的便是屬於該地區的精彩照片,本書所選取的照片除了地理上範圍的廣泛之外,在時間上也同樣地廣泛,從最近期的照片到最久遠之前的照片,時間上的差距約有 90 年之遙 (1911 年 ~200X 年 ) ,我們可以藉此看到同個地區在不同時間點的風貌,不論是風景還是人文都透過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留下了記錄。書中絕大部分的照片都可稱得上是精采,讓讀者看了之後會去想像當地的生活、想了解背後的故事、或者想要前往該地親眼看一看同樣的場景,有一張在中美與南美拍攝石壁上的皇族雕刻,因為光影的關係有著強烈的立體感與細節,我看到的當下立刻浮現出石刻轉換成真人的形象。可以想像作者在選照片時的辛勞,在置放底片的檔案室裡拿著放大鏡看著燈箱上的幻燈片,桌上的其他空間堆著滿滿的底片盒 ( 或是坐在存放著底片掃描檔的電腦前面緊盯著螢幕,不斷地按著左鍵與右鍵 ) 埋頭苦思著如何從這成千上萬的照片中選取最能夠適當表現該地區特色或是最有趣能夠引起讀者興趣的照片,然後在一番長時間的精挑細選之後才將這本攝影集呈現在眾多讀者面前。   這本書讓我想到中華文化中有一本完成於幾千年的中國地理著作 ” 山海經 ” ,據

[心得&分享]四季風景-取景構圖技術講座

圖片
[心得&分享]四季風景-取景構圖技術講座    本次介紹的書籍是 ” 四季風景 - 取景構圖技術講座 ” ,作者是攝影師山口高志 ( 跟打職棒的那一位是不同的人 ) ,偶爾會在風景寫真雜誌刊登作品,但是刊登的機率沒有竹內敏信這麼高。本書的內容就如同書名一樣以四季為主題去探討如何拍攝,在最前面的部分先提及可以增加表現手法的攝影基礎和訣竅,之後就進入了有關於四季可以拍攝的主題進行說明與討論,雖然與竹內敏信著作的 ” 拍出優美風景照的 51 個訣竅 - 風景攝影的創作 ” 同樣都是主題式分類後再去探討適合該主題攝影題材的書籍,但兩者在內容的編排上有所不同, ” 拍出優美風景照的 51 個訣竅 - 風景攝影的創作 ” 使用了大量文字說明,在文字中有提到適合該季節的拍攝主題,但是並不是每種主題都有相對應的照片出現供讀者可以參考學習,而本書在文字說明的部分相對較少,而是使用一個章節有一張屬於該題材的照片,然後再從該張照片截取不同的構圖或是角度分成另外的二到五張照片,並在這些照片底下進行說明,針對不同的構圖所帶來的視覺效果以及表現手法進行解說,這是本書的一個特色同時也是優點,這樣子的解說方式在麥可‧弗里曼 (Michael Freeman) 的書中以及風景寫真雜誌中解說作品的單元也有類似的做法。 在書中每一個主題都會有一張中心包含整個場景的照片,然後再從該照片去截取出另外二至四張不同構圖或是角度的照片進行解說。攝於 : 新北市九份。    在溫暖的春天列出的拍攝主題有梅林、筆頭草、油菜花田、櫻花和海岸風光、枝垂櫻、木蘭、山慈菇、斷崖上的新綠、新綠和山毛櫸、嫩芽、小瀑布和盎然綠意、溪流和樹林、峽谷、雲海、夕陽西下這十五個主題,主題中提到的部分植物似乎是台灣所沒有的物種,因此想拍攝也無法;而其他的主題中最讓我覺得有趣想拍攝的是櫻花和海岸風光以及峽谷,前者在台灣幾乎是無法看見的景像,台灣的櫻花幾乎都種在山上,我很少在可以清楚看到海岸的地方也見到櫻花,這樣子的經驗少之又少,就算有看見也只是小株的櫻花樹,我無法將兩者進行一個很好的搭配去呈現,而後者也台灣少見的場景,台灣雖有峽谷,但是要像書中那樣子綠意盎然的峽谷則是很稀少,就是因為這樣子的場景稀少才會讓人更有拍攝的興趣。 兩旁峭壁上的新綠呈現春天的氣息並藉由勾勒蜿蜒河岸曲線來呈現出動感。攝於

[心得&分享]拍出優美風景照的51個訣竅-風景攝影的創作

圖片
[心得&分享] 拍出優美風景照的51個訣竅-風景攝影的創作     在那個苗栗還有擁有獨立經營空間的大型書店可以去翻翻書的年代裡,我在某一次的閒逛之下認真地翻閱了這本書後,就決定將其買回家好好地閱讀,這是我第一本來自日本攝影師的風景書籍,作者是竹內敏信,那個時候的我對於他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認識,直到後來接觸了日本的風景寫真雜誌,才知道他是位知名的風景攝影師,常會有文章及相片刊登在雜誌上,其中最令我影響深刻的一張相片是他用 Canon 的 T90 機身接上 900mm 的超望遠鏡頭拍攝夕陽,那張照片很震撼,讓我到現在都對它有著深刻的印象,很希望自己也有機會拍出這樣的照片。   本書是由在 CAPA 的 LANDSCAPE EXPRESS 中連載的內容整編而成的書籍,內容的部分是採主題式的分類,主題有櫻、富士山、春、夏、秋、冬、旅、四季,針對不同的主題給與讀者拍攝方向以及作者自身的心得與建議。如果大家有很認真地看前面那段 " 主題 " 的話,會發現在春夏秋冬之後,又來一個四季,對於這樣子的主題安排,我大學時讀這本書的個人推測應該是當初在雜誌上的連載時,作者在寫完春,夏,秋,冬之後,發現自己有遺漏的部分,因此又寫了個四季做補充,之後就依這個分類完完整整編訂成書,但是最近重讀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我當時的推測可能有所錯誤,這樣子的分類有另外的意義在,這部分等提到四季的章節再做說明。   櫻花以及富士山可以說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象徵跟代表物,是許多日本當地人會拍攝的風景主題,也是許多海外旅客會想去親眼看看的風景 ( 我記得有一集的柯南,殺人兇手是一個繪畫大師,殺人動機是因為隔壁新蓋的大樓擋住他家看富士山的風景,因為與建設公司司相關的許多人就被殺害了,這個故事讓我對富士山有著奇特的印象 ) 。作者在櫻花的章節中建議讀者不要去拍大家都在拍的櫻花,應該去找尋人煙稀少又有美感的櫻花來拍攝,拍攝時可以拍特色或是把周圍環境融入等手法,也提及了在日本有三個地方通常會種了許多櫻花,學校,發電廠以及墓園 ( 在台灣的墓園應該是芒草跟雜草比較多 ) 。富士山則是建議把各種雲狀以及周圍縣市當地的風景當作前景來拍攝富士山,拍出屬於各個地方的富士山風景。富士山是個範圍涵蓋許多縣市的山,其地形是中間一座高聳的火山突起,以其為中心向外開始地形下降,因此周

[心得&分享]風景攝影入門

圖片
[心得&分享]風景攝影入門   這次要介紹的書是風景攝影入門的書籍,由大家國高中美術課本的好朋友 ( 至少我們學校有用他們的書當教材 ) 雄獅美術出版,本書也是出版於 2003 年剛好是傳統攝影與數位攝影出現分水嶺時期。題外話一下,讓我決定很神奇的事是這本書到目前都還有在販售,會覺得神奇是因為出版了十四年都還有在販售,前幾天我想推薦我朋友看 " 由經典邁向永恆: Nikon 單眼相機聖經 " 這本講 Nikon 機身歷史的書籍,才發現已經絕版了, 2014 年出版,三年內就絕版,現在真慶幸自己 2014 年就有買這本書。    由於是屬於底片時代末期加上入門定位的書,所以內容上免不了在機身,鏡頭,底片,光圈及快門等基礎部分進行解說,而接續在基礎部分之後的內容則是分成三個大主題,分別是構圖的類型,風景攝影的表現手法及針對各種風景主題該如何拍攝表現,雖然本書定義為風景攝影,但是就中用照片的部份讓我覺得比較像是旅遊攝影的照片,不過文字內容的部份還是有針對風景這個主題在論述。   本書將構圖分成十種基本型態,中心,斜線,弧形,遠近,對稱,隧道,外框水平,外框垂直,圓形, s 形構圖,這部分對於初學者是很受用的,至少對剛接觸攝影的我來說幫助很大,可以明確的知道可以採用什麼構圖,但是以現在的我來看會覺得這做法會給讀者套上框架進而限制了攝影者拍攝時的想像及發揮空間,當事物越明確的被劃分或是被規範的時候,想像力也同時在縮小它的範圍。 透過蜿蜒的路 (S 型構圖 ) 引導視覺看向遠方,也創造出出影像向遠方延伸的感覺。攝於 : 通霄頂埔。 透過霧氣帶來的模糊感為影像創造出遠近的感覺。攝於 : 通霄頂埔。   在風景攝影的表現手法中列舉了許多基礎的手法,例如拍攝同一個景的 " 遠,中,近 " 三種取景的照片,快慢快門的表現 ( 水流,風吹 ) ,高低角度 ( 櫻花 ) 視覺差異,同一個場景呈現四季不同的景色,層次感與立體感,明暗等表現手法,這些表現手法都是攝影中重要的基礎手法,當熟練這些基礎手法後,才可以去靠著不同手法的綜合應用去表現出有自己風格的照片。在這章節中有一個部分蠻令我有失望的感覺,就是不少舉例的照片都與風景攝影較無關係,總覺得介紹風景攝影的書就應該用風景的照片才對。

[心得&分享]捕捉靈光-國家地理雜誌攝影藝術經典

圖片
[心得&分享]捕捉靈光-國家地理雜誌攝影藝術經典   看攝影集的享受在於可以體驗不同視角觀點,感受不同的拍攝想法、看到從未見過的影像進而拓展自己的眼界以及提升自己在攝影上的靈感。本次要分享心得的書是捕捉靈光 -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藝術經典,與之前介紹過的大視覺 - 國家地理攝影美學經典一樣是由同一位作者 Annie Griffiths 編輯,也因此有著一模一樣的架構,同樣地在前言之後接續著六個主題,並在相片中穿插名人們說過的話,本書的六個主題分別是神秘,和諧,慧黠,發現,能量和親密,由於是國家地理雜誌出版的書籍,所以照片都是來自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本次被作者選入的照片大部分也都能充分展現這些主題,帶給讀者許多的視覺衝擊與驚艷感。 假如連想像力都失焦的話,眼睛也不可靠了。-馬克.吐溫。被攝物:像龍的雲。攝於:後龍。    在前言的部分,作者分享了自己接觸攝影的心路歷程,透過自身的經驗,很貼切地描述了剛接觸攝影的人到接觸了一定時間的人在心態上的轉變,以及攝影數位化前後,一些做法上的改變。本書的六個主題,除了慧黠 ( 我書唸得少,所以對這個詞不太認識,書中的定義是拍出幽默又有意含的有趣照片 ) 這個主題外,其他五個主題都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一樣,一看到就可以理解。相較於之前介紹的大視覺,其選中的照片涵蓋類型有人像、風景、人文等等,而本書所選中照片較多偏向於自然界的照片,人物或是人文相關的照片較少,我想會有這個傾向的原因是在於主題的關係,神秘、和諧、發現及能量這幾個主題大部份都是透過自然界所發生的事物來表現, 其實就連親密這個主題,裡面很多照片都是以野生動物來表現。   另外還有一個特色是我在大視覺中沒有提到的部份,本書每一頁都是正方形的,所以有些照片會是以長寬比 1:2 的方式,或是長寬比 1:1 的方式展現,對於習慣影像比例為 6:4 或是 6:4.5 的大部分攝影者而言,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讀者可以在觀看的時候,去感受並思考看看比例間差異所帶來不同的效果,這也是攝影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沒有絕對的法則,只有你想要表現的效果,感覺對了怎樣子的表現方法都好。 攝影是一種觀察藝術....我發現眼睛看到什麼不重要,倒是用什麼方式去看,那就有很大的關係了。-艾略特.厄爾維特。被攝物:蒲公英。攝於:南投。 光線